Monday, December 27, 2010

歐洲故事: 收集故事

選擇獨自旅行的其一中個原因是: 儲故事.

獨自上路比和朋友一起上路好玩, 是因為孤身的旅人可以面對的人和事實在充滿無限可能性. 要講的事也不是沒有根據哦: 我完成歐洲之旅後, 又和朋友們跑了一趟越南. 結論是: 獨自旅行, 是充滿happenings 的 (注意有S!!). Happenings, 是自家故事; 私人珍藏的回憶.

事先聲明, 獨自旅遊, 只是一種個人選擇. 純粹是一種個人選擇而已. 我喜獨自上路, 同時深愛我的朋友們 :)

和朋友旅行, 最容易墮入「只同自己班friend玩」的陷阱. 是陷阱, 也是一定要做到的人情世故. 和朋友在異地, 理應同舟共濟; 同舟共濟的其中一項, 是「給予對方足夠的attention」. 你和朋友旅遊, 卻只和hostel 的 roommate 吹水, 無論是二人遊還是一群朋友共同行動, 情況還是會讓旅伴感到尷尬的(進一步便會產生一種負面情緒). 而且, 當有一些熟悉的人在身邊 (尤其說的是同一種語言), 人便會傾向留在這個comfort zone之中, 變相就是和外界隔絕了. 出走自己的城市, 目的不是為了接觸外面的世界嗎? 為何好像帶著一個小型香港同行? 那去旅行幹嗎, 為何好像沒有離開過香港一般?

老老實實: 在歐洲, 我的確經常撩人/ 被撩吹水. 吹水友包括本地人, hostel管理員, 交通工具的乘客, 當然包括hostel各位可愛的宿友.

在倫敦Adelphi Theatre看Love Never Dies間場時和鄰座的英國女士分享糖果, 在柏林與澳洲藉宿友共飲白酒, 在Florence新加坡宿友大力推薦比利時啤酒Stella Artois; 愛上Stella Artois; 在Krakow hostel美籍宿友大力鼓勵我到荷蘭後一定一定要到coffee shop high 一下, 在回港的航班上身邊坐著一間consulting firm CEO (聽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啊), 買French Open黃牛票時喜見另一位買家是港人 ... 這是人和人之間的接觸, 是happenings, 是stories, 也是回憶.

重申: 和朋友一起創造stories 也是美麗的, 只是我選擇了另一種創造方式而已.

故事的來源是人: 每一個故事也有不同的角色, 角色們各自擁有不同的背景, 性格, 價值觀, 然後他們在某時某地相遇了, 產生了新的火花. 這些火花在角色心裡留下痕跡, 之後角色們互相告別,到另一個地方, 見到另一些人.

痕跡, 便是故事. 旅行, 真fascinating.

Thursday, December 16, 2010

Graduation finally

Professor為慶賀我們畢業送上的歌


Sung to the Tune of ‘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

Start with the ding of a bell – three to five dings

Now it’s our graduation,

A time of joy and jubilation,

We’re so full of elation,

Today’s the time for celebration!

We have been involved in sharing,

What we’ve learnt that’s led to caring,

We have built a fruit-eating-team

To compete with us, Santa’s sleigh needs to beam!

Tho’ some of us remain here,

There’s nothing else that should be feared,

There’s little time to change gear,

‘Cause we will graduate in a year!

We have worked so hard, it’s true,

At times we were so blue, blue, blue,

But with senior moments ahead,

We won’t view tomorrow with dread!

And so we are past frustration,

The law still holds our fascination,

We’re on the way to maturation –

Hence todays momentous celebration!

©M J Le Brun, 2010, former foundation Professor of Law, CUHK


各位, 祝飛上枝頭. 畢業快樂.

Sunday, December 12, 2010

歐洲故事: 故事之始

2009年1月. 沙田Royal Park酒店房間.
我和一個女孩和衣躺在床上. 一個男孩子站在電視機前.
大家開始胡扯. 我告訴他們. 很想去歐洲呀.

"就我自己一個人. 不要和別人去. 因為我總會忍不住要遷就人. 結果自己有遺憾. 這旅程是我的理想..我不要有遺憾." 就是不想妥協. 極度自我兼自私.

後來忘了是何時, 在金融海嘯的時候, 我買入5號仔的股票.

2009年暑假. 修心養性留在香港, 打2份工, 老老實實地賺錢. 2008年暑假, 我可是甚少停留在香港哦: 搞了個ABC Plan (Australia, Beijing, Cambodia), 可想而知對風流的我而言被迫留港多少有些痛苦. 不過呢,

No pain, No gain.

2009年9月, 我在5號仔升到90幾蚊的時候放了股票. 股票再升了一點之後便再跌. 直至現在還沒升到90蚊. 多謝豐哥, 我的歐洲故事或多或少是它贊助我的.

2010年4月. 在趕往上普通話課前, 我咬牙買下到倫敦的來回機票. 緊張又興奮, 在facebook大肆公佈.

要往外闖不難呀, 只要一點勇氣和一點決心.

Saturday, December 11, 2010

How was Great Depression caused?

我一直沒有放棄我的補習工作; 雖然我要上班, 而且忙得發瘋.
Why not? 她們都是好孩子; 大家早有默契. 而且合作好長時間了. 怎分得了手?
況且: 她們長大了, 課程開始變得有睇頭: 不是基礎班, 而是正正經經深入探討一個題目喇. 好玩!
有一天, First World War完成, 開Second World War喇 (歡呼! World History is my favourite subject! Second World War更是此生最愛!)


當時我們正講到Great Depression (因Wall Street股市狂瀉而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 二次大戰成因之一. 欲對當時的情況了解更多, 可參考數年前的King Kong) 書本上只有十行字, 講述 "stock market crash... banks went broke, industries shut down, people got unemployed, they are poor". 我一看, 皺眉. 吐出一句: "甘即係點?"



點解當時股票市場甘旺? 點解甘旺一下子可以瀉得甘勁? 股票同銀行有關我明, 但點解會同工業這些實業有關? 一條華爾街為何得到會影響整個世界? 我問學生: "其實你呢個明唔明?" 學生坦白: "不. 其實有同學問過我. 我答不出來."

很好. 結果我以雷曼兄弟打頭陣, 解釋股票市場遊戲玩法: "唏! 剛才我們結束First World War時講過了, 美國是唯一從戰爭中得到好處的嬴家, 對嗎? 有錢了, 美國人便有多餘錢投資, 買股票, 問銀行借貸開工廠. 股票市場當旺, 股價一直升, 美國人就更加瘋狂地買股票. 記得早兩年恆指升到三萬三升點嗎? 情況就是那麼瘋狂. 結果個市升得不能再升, 經濟泡沫爆破了. 銀行沒錢, 就要問債仔追債. 債仔就是開工廠那些人呀. 結果債仔 (工廠) 破產了, 工人沒工開, 工人的家人捱窮了... 這就是雷曼前傳."

(其實當時我講得更多, 包括中國人和美國人的借貸觀念, 金融大鱷如何操縱市場, mortgage , 電影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內容..但我懶打字) 吹水一輪, 再問學生: "明未?" "明晒喇!"

我突然醒起: "不過你考試個陣唔好寫我頭先講個啲野喎, 你答書個啲得架啦. 我講個啲沒分架唔使寫. 你明就得." 學生答好.

呢啲咪香港教育制度! 背書! 死記! 結果養出一班迷債債主! 如果當年他們的歷史老師有好好解釋, 不知他們會否摔得如此慘? 但我的叮囑卻又如此香港; 我說的話是事實, 但不用費神去記, 因為不計分. 寫了也沒著數. 記下書的key points 再背出來就可以了. Mark(s) is king. 但起碼我的學生懂了, 其他人還在傻傻的背書.

Friday, December 10, 2010

The noble chair



就在昨天. 不在家沒法看直播, 但我心知發生了甚麼事.
不知其他人又如何? 我只知道, 昨晚TVB選擇在8點時段播放 "刑警" 大結局.
其實應該要看的, 就當是慶祝. 不為得獎, 而是:
可以收看, 已經夠值得慶祝的了.
Welcome to breathe the free air;
You are blessed to be a witness.
The nobel chair, for a noble person.


Sunday, October 31, 2010

寫咩好?

...實在想不出來.

我有一個蠻奇怪的寫blog習慣: 我打字頗慢, 鍵盤追不上我的思路. 往往靈感到了, 很難將她留住; 要用紙筆她才願意等我一下. 我喜歡寫字, 我腦中的點子也喜歡我寫, 一些我認為寫得不錯的文章 (最近期的應是Step Up 3D 影評) 就是用紙筆寫出來的.

後來上班了, 實在沒有心神寫文章. 其實不是沒有點子的哦: 去歐洲回來了, 心得和得著總有一些吧, 未寫; 看了一本有意思的書, 未寫; 生平(怕怕醜醜地)參加了第二次極度fan屎性質的活動 (第一次是因為Rafa 買黃牛看French Open 決賽), 未寫; 有錢人借種產子的新聞, 心中有一些想法, 未寫; 看了一齣爛得教人流淚的電影, 心中浮起無數問號 (及憤怒), 未寫; 自覺工作後人改變了一些, 想借這裡坦白及和朋友交待一下, 可是無從入手; 自9月20日上班以來不是沒有寫過, 只是都是一些很片面的說話, 早前有關歌曲Empire State of Mind 就是有心無力的一篇. 和以前比較有深度的那些... 差遠了.

早前和朋友有一個短聚 (兩人站在地鐵月台談30分鐘) 她告訴我她有在看我的blog, 心中泛起一陣暖意 (原來我的blog是有人看的!) 寫blog 總帶給我一種痛快感覺. 自覺是那種random thoughts 特別活躍的人, 有嚴重的意識流. 寫blog 能將這些混亂整理, 重組, 分享 -- 這是令人痛快的事.

我會寫下去的. 同時工作也會努力博盡. 對我而言, 工作的hidden agenda -- 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 -- 是何其吸引, 何其重要. 心理不平衡仍在, 但我正在用自己的方法尋找way out. 在社會做事, 出乎意料地心思澄明. 這是一種有錢也買不到的痛快感覺, 我會珍惜.

這是否我的way out?

時間會給我答案.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我對NY的愛情: Empire State of Mind


New York..真的美麗
(點解Alicia Keys個身郁成甘都可以彈到琴ge..)

Monday, October 11, 2010

Accent saves the King


When the king couldnt speak beautiful orthodox classy English accent. Interesting.

Thursday, October 7, 2010

發脾氣

這兩日Law Fac不停的打電話找我, 我不停的miss call. 這兩個星期真的很忙不停的見客見counsel draft email (to clients to police blah blah blah) 送文件. 舖頭的culture是不喜歡人接私人電話的. 反正我也太忙了有電話也費事接. 我有時間打回去時找我的人吃lunch 去了. 我見找過人不在就沒有再覆電了. 反正我不再是學生, 這種級數的小牌我還耍得起.


剛剛我媽不停叫我給Law Fac覆電. 我開始發脾氣: 「D_u 點解佢要我等佢就得! 我要佢等就唔得! Di_ !」我以為工作帶來的滿足感已幫我放低了. 但看來不然

Monday, October 4, 2010

親愛的三色台,

是這樣子的, 當我看到你的「讀心神探」promo時, 我還以為The Mentalist終於出第二季. 而且改了名, 不再叫「心計」

嘩你知不知道你抄得多像? 同樣的mind reading, 同樣的捉人小動作, 同樣的mind reader加格格不入的警隊同僚, 唯一不同的是沒有Red John和每集一case, 以及林保怡沒Patrick Jane甘有型囉. You know what? 你真係唔係抄得好多je.

其實你都沒抄得太多je, 第一集開首林保怡教人read micro-expressions (微表情), 都不是抄The Mentalist的, 只係抄另一套你沒播的外國劇Lie to Me之嘛. 你真係沒抄喎. Aiya, 之後林保怡講的一堆mind reading theory, 連那些examples, 都是從那本FBI教人讀心術的書照抄出來之嘛. 今次只是三合一je. 而且之後都是個啲男歡女愛. 你.真.係.真.係.沒.抄.喎.

我有少少問題想問你呀:

1, 係唔係播左讀心神探, 就唔會再播The Mentalist season 2呢?
2, 如果播The Mentalist season 2, 是否會改名, 不再叫心計, 而是讀心神探2呢?
3, 如果你播The Mentalist 2, 可唔可以同讀心神探同一時段播放呢?
4, 最後一問: 其實你係咪以為睇明珠台的人就不會睇翡翠台的呢? 定你以為觀眾都是傻的呢?



Wednesday, September 29, 2010

再講講工作的事

我和我的老細(我跟住的solit)是一個有趣的錯配. 別人聽到我的英文名字, 會誤會我是男生; 聽到老細的中文名字, 會誤會是女生.

原本老細們要我對著客人做briefing, 他們叫這做Hermen show. 可是一再延期, 已至下星期一.

警局的普通話translator質素奇低. 給我們歡樂之餘也讓我想到警局做part-time.

Sunday, September 26, 2010

買哪個好?

這個?

這個?

還是這個?

as a birthday gift for myself?

先講講工作的事

是啦, 壓力頗大, 現在正在跟一宗刑事案, 上班第2日同事就被老闆請走了. 壓力倍增.

日常生活就是上班, 工作, 加班, 下班, 回到家已是9點多快要10點. 是累人的, 也會覺得自己沒有life

可是學到很多東西, 我跟的solit 也很願意指點我. 大家相處得頗好. 這是我願意死頂的原因

昨天加班瘋狂的影印和做bundle. 老闆走過來對我說: "I am going to give you a test on Monday to see how well you understand this case." 天壓力又來了. 老闆人不錯, 但黑起面來是得人驚的. 我又忘了帶prosecution 的statement of claim!

Thursday, September 23, 2010

huge stress

...because of work.
(it's a long story and will explain later. but i still quite like my job)

Friday, September 17, 2010

偶像是這樣子當的


Lady Gaga gives a public message to American senators speaking against the law "Dont Ask, Dont Tell", which forbids American soldiers disclosing their homo-sexual-orientation.

平日大癲大肺, 但該認真的時候還是有個譜的.
Social responsibility, 其實是每個公眾人物的責任, 這點她做得到

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10

oh apple cider oh

discovery of the day. jang

Tuesday, September 14, 2010

Dear Rafa,

Hey dear, sorry that I didnt manage to witness your match against Novak Djikovic last night.. the match was broadcasted at 4am in Hong Kong and it was too painful for me to stay awake so late.

(Actually... I did set the alarm clock and did sleep in the sofa in the hope that I would wake up on time. However I didnt sleep well and at last, at 3:38 am, I had to creep back to my bedroom praying you good luck)

Enhorabuena! I have been following you since your first Grand Slam (Yes, the 1st Roland Garros) and have witnessed how you rise (2008: 3rd Roland Garros, Wimby and Beijing Olympics) and fall (2009..dont wanna mention that anymore. Anyway.) It is such a great moment for all those who support you to learn that you have earned this championship. To us, it is not just about having a Career Grand Slam that brings your career to the next level (it is important, though.) It is about overcoming bad times and depressions in life and telling people, "Hey!! I'm still here!!!"

It is a perfect demonstration to tell people: you rise, you fall, and you stand up again.

Probably that's why people love you.

Gracias.





PS, that language website you mentioned previously... is not working.
PPS, update celebration pictures would you?

Saturday, September 11, 2010

11-9-2001


We shall never forget.

it must be love


呢個笑容好好, 幾靚仔!
一見立即心曠神怡. 舒服晒
俾心機打Semi-final :)

狂迷Hermen字

(later update)
Now listening US Open Live Radio. Ohhhhhhhhhhhhhhh

Set 1: 6-2 (1:09am)
嚇死我, 剛才差點被人破發球局
開始眼訓, 我會努力頂住的
感覺像回到3個月前

Set 2: 6-3 (1:57am)
人開始發呆
只懂呆視電腦的即時update
由飯桌轉移到沙發聽比賽. 現在人倒在上面
朋友轉來live stream link, 但load得好慢

Set 3: 6-4
最後還是忍不住. 聽到一半睡了.
btw, live stream的 quality很差. 很不順
今早起床立即查探結果. 得左!


Nadal vs Djokovic!

Thursday, September 9, 2010

生命之旅: Voyage de la Vie


if life is a journey
this is the journey of a boy
it's not about the destination
you will find what you are looking for when you arrive
what a beautiful journey of life

Wednesday, September 8, 2010

Step Up 3D 舞出真我3D (2010)


我相信,每個人總會有其「聽到音樂, 想郁身郁勢」的時刻。

"Some people learn to dance, some people are born to"奈何不是每個人都是舞林高手,想郁身郁勢奈何自己的手筋腳筋早已變得彊硬無比,動作有如大象跳舞,要不就是怕動作過激扭斷自己的韌帶。實在太不有型。結果歌是聞了,舞卻還未起,頂多行街時聽到熟悉的跳舞音樂時走得輕快些,腦袋自動photoshop將原本舞者的頭換上自己的。起碼我是這樣。

Step Up 3D 3D熱潮食正了,而且食得名正言順。哪幾類電影最適合被拍成3D電影? 除了Avatar和 Lord of the Rings (遺憾的是沒有) 就是跳舞電影了。真人在你面前在強勁節拍下跳break dance,感覺就像參加跳舞party,心中又有一鼓想郁身郁勢的衝動-豈非快哉? Step Up 3D還要食正了個3字。真好命 (好命在-現在同期又有一套跳舞3D電影上畫中。Step Up 只早人家兩個星期多一點咋! 你話導演Jon Chu幾好命!)

由Step Up 1 看到Step Up 3,總覺得每套新作就如舊作的借屍還魂,每套新作都會有舊作的影子,就像舊作的延續,好像前度主角向你打招呼,告訴你他現在過得好不好。Step Up 1 男主角Tyler (Channing Tatum) 在第2集地下舞埸跟女主角Andie 鬥舞,交代Tyler 現在成名了,女朋友還是第1集那個,生活明顯過得不錯,跳舞之路修成正果。Step Up 2鬈毛瘦骨仙男配角Moose (Adam G. Sevani) 由第2集過渡到第3集,上集結局是Moose 和同學贏了街舞比賽The Streets後學校 Maryland's准他轉讀跳舞系; 今集開首交代Moose 贏了比賽後也得面對現實,放棄跳舞考考SAT 「做番啲正常野」入NYU 讀engineering; 第1集 Tyler 咬吔細妹 Camille (Alyson Stoner) 變成Moose 的best friend (?!) 還會有感情發展。最最最開心的,是第2集舊角 (Moose Maryland's隊友)一次過晒冷重新出現,像一次過重見好久不見的中學同學!

電影主題仍是青春勵志+跳舞+的舊公式,一開始便可以預知結局,可喜導演想要講的不只是青春勵志,還有世界大同的理想,為劇本添加深度。由Step Up 1 的 「窮小子憑跳舞改變人生」到Step Up 2 的「年輕人希望憑一己之長拒絕被建制(學校) 歸類,保持真我及獨特性」至 Step Up 3「跳舞重新定義人的身份 (dancing is your identity),從此不分國籍,膚色和語言」導演的message 慢慢由小我邁向大我。海盗隊 (The Pirates) 的背景設定也帶出這一點: 隊員來自世界各地,是一群只會跳舞,得不到別人容納的人。他們堅持跳舞,因為只在跳舞時才感到自己活著。他們來到The Pirates 基地 The Vault 得男主角收留,在The Vault 這一個大空間裡共同生活。生活/ 跳舞空間,器材,裝備全是共用,互相支持,互補不足,很共產,也很浪漫。

導演不停move on,指出: 除了跳舞外你還可以擁有其他,跳舞只是你生命中的一部份。人的生命充滿可能性,不要因為跳舞而放棄其他,要收開懷抱接受新事物。Step Up 3男主角 Luke 跳舞叻,拍電影做導演也有一手,為隊員拍攝練習及生活片段,剖白他們的心路歷程。電影末他放棄The Pirates,到加州修讀導演系。傳聞Jon Chu本身也是一名舞者,這安排頗有夫子自道的况味。

3次比舞出色,第2次比舞承接上集再次玩水,第3次則大玩LED燈 Laser效果。視覺效果再上一層樓,看得觀眾熱血沸驣。

Step Up 2 final dance: 雨中舞

Step Up 3D 第2次比舞:dance on the water floor

Step Up 3D final dance: 畫質麻麻,建議睇返trailer

Saturday, August 28, 2010

peace on earth

馬尼拉事件發生已有數日. 我觀察事態發展, 不停追看新聞, 觀察各界的反應, 朋友的情緒
遺憾我趕不及回港弔唁, 但我的心和各位一樣悲痛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現在要說一些老掉牙的話. 我們因慘劇感到憤怒, 不快, 傷心. 一一經歷這些情感關口之後, 我們要想的, 是我們從這件事中學到什麼. Read the facts. Learn the messages hidden behind. Bear the messages in mind.

深入悲劇, 才能避免悲劇. 特別當那是可以避免的人禍的時候.

1) 槍手是前警員
當時在河內閱讀新聞, 得知槍手身份是前警員後我吐出一句: 「佢今次要的不是錢甘簡單. 今次杰喇」

(後來得知他要的的確關錢事, 是因為被無理革職損失的退休金一百萬菲幣. 但退休金只是side dish, Mendoza 所講的重點, 還是名譽問題)

要迫使一個警員登上旅巴挾持一群普通人, 還要由一個風光的警員淪落成一個罪犯(Mendoza曾當選馬尼拉十大傑出警察), 可見背後驅使他作出這樣的行為的動機 (motive) 是多麼的嚴重. Mendoza在旅巴的玻璃上貼上"Big mistake to correct a big wrong decision", 矛頭直指菲律賓當局. 根據傳媒報導, Mendoza被人"砌生豬肉", 誣陷他敲詐勒索, 結果被革職. Mendoza 辯稱, 自己是因為不願意貪污, 才被革職的.

Mendoza己死, 所以我只能假設以上資料屬真再判斷. 假設以上真確, 那就反映菲國警方的重要問題 -- 警隊貪污成風, 情況嚴重至一個不願意參與的警員會被設局陷害. 我不能想像"警隊"的意義能被嚴重扭曲至這個地步. 一個沒有傷害他們概得利益的人都不能容納, 可怕的菲律賓警隊.

2) 啲錢貪左去邊?
菲警貪貪貪, 搜刮一大堆, 錢一定不是花在陪訓和裝備上.

我們都親眼看見菲警的無能和低能了. 營救十五名人質所花的時間足足有十多小時, 裝備落後 (警員沒有頭盔, 入黑後沒有大光燈/ 直昇機照明, 用一小時破門後沒有梯子供警員爬進車內), 部署嚴重缺乏常識. 向車內拋螢光棒 (what for?) , 槍手多次離開巴士視野上有絕對優勢而狙擊手竟沒有一槍斃命/ 射傷手腳等部位, 防止槍手逃走或舉槍殺人 (M16喎, 甘重點都要雙手舉起), 多番剌激槍手情緒. 拘捕槍手的弟弟, 讓他由冷靜變得歇斯底里, 最後流血收場. 想起菲律賓人民要依靠此等警察保護, 想起也心驚.

可能最佳保護就是「不用菲警保護」.

3) 香港國際政治舞台上位
香港受基本法所制, 外交事務不得沾邊, 因此從來香港只會在金融, 政制 (universal suffrage), 單一國際事件 (SARS, swine flu)上在國際舞台上有role 可play, 但站在外交上則沒戲可唱. 港府也缺乏與其他國家對招的經驗. 今次事件卻將港府迫上梁山, 和菲方有一個正面對話的機會.

在這件事情上, 港府真的做得挺好. 特區政府發表聲明, 無論時間 (迅速及時), 內容 (有point, 要求, 意向清楚, 與從前的耍太極style天淵之別), 態度 (曾生發表聲明時態度強硬, 甚至回應記者提問時有點燥底, 我覺得很好 -- 起碼燥得情有可原). 之後還會有更多政治角力. 希望港府可以keep 住個勢.

4) 最後
不要將憤怒發洩到菲傭身上. 不要將槍頭指向弱者. 他們不會比我們好受.
Bad system -- 罪惡之源還是這些: 錢, 權, 政治.
希望梁頌學可以儘快好起來. 今天放到消息說他正慢慢好轉. 很為他及梁太高與.
早前大遊行時我身在中環. 菲傭們坐在地上唱一首歌: Peace on Earth




愛情暴力: Love the Way You Lie


Music video starring Megan Fox and Dominic Monaghan
很美麗很暴力的關係. 看上去就是兩頭野獸想把對方撕殺至死掉

Tuesday, August 24, 2010

RIP

Was in Ha Long Bay yesterday; didnt check the news this morning
totally consumed by sadness and shock
there's a big room for reflection and discussion, but before that, may I hope those victims rest in peace

can someone go to the community hall for me? pay tribute and send our regards to them

Thursday, August 12, 2010

Twilight Saga: Eclipse 月蝕傳奇 (2010)


有沒人會理智地看這系列的電影呢? 或是: 一個理智的人到底會不會看這電影? 我看這套戲的原因非常不理智 -- 只是為了看而看而已. 看後感覺非常痛苦 (就像Harry Potter series; 明明電影比原著小說難看很多倍, 但觀眾仍年年排隊進貢); Twilight II (New Moon) 可謂非常爛: 反智, 拖拉, 不知所謂. 用一堆俊男美女加一堆"Edward" "Bella" "I love you" 堆砌而成. 想不到Eclipse為「爛」重新定義.

該如何make some sense in this movie? 原來的三角關係再重複一次, 更多'"I love you" "Marry me", 按劇情需要「Bella發現原本自己都愛 Jacob」因此多加一句"I love you, but I love Edward more". 坐在我身邊的自由行開心得不得了, 笑到彎腰. 我懷疑Twilight 系列是否因為太低檔次因此過不到內地電檢. 呀自由行個樣開心到呢...

多謝編劇, 在此9個爛的故事仍攝到好位, 讓觀眾如我仍可以開懷大笑兩次, 絕對要給一個讚. 開懷大笑#1: Edward和 Jacob 要論更保護 Bella, 當Edward 見 Jacob (再一次) 裸露上身時冷冷說一句:"Doesnt he own a shirt?" 相信男觀眾們一定很有共鳴. 明擺是就上集 (New Moon) Jacob "無啦啦除衫幫Bella抹血" 作出回應 (I super like this!). 開懷大笑#2: Edward & Jacob 保護 Bella 保到要上雪山, Bella 凍到癲, 但Edward 卻無能為力 (吸血彊屍身體太凍) Jacob當然義不容辭要抱著Bella 保暖, Edward 自然不願. Jacob 向Edward 說不願也要讓他抱Bella, 因為: "I am hotter than you." 觀眾又笑到碌地. 戲外兩男魅力鬥爭鬥到戲內, 好野.

第三集牽涉各吸血鬼的過去, 拍得頗佳. 如果可以再多一點就好.

Monday, August 9, 2010

白色與蜜色


事緣. 在柏林hostel common room 與 roommate 吹水的時候..

一支白酒. 兩個女仔一人一(茶)杯談天說地. 酒量不佳的我飲得頗狠, 完全忘了十二歲起被父母帶到蘭桂芳的朋友的教誨. (慢慢飲, 溝水). 可能因為天氣熱, 加上談得開心, 酒精竟然沒有影響我的思想及說話能力(太熱揮發晒?) . 轉數快之餘, 更加滔滔不絕, 話題極多. 走路時左搖右擺是一定的了, 幸好我們是坐著談的.

Roommate 來自澳洲, 是一個非常健談的女孩. 談話內容包括我應不應該在Amsterdam high 草, high草後要不要告訴我媽, 大家的背景, 去過及將要去的地方, 柏林好去處etc etc. 後來話題轉到大家的膚色上.

Roommate 說, 澳洲很多女孩千方百計要把膚色曬黑, 因為蜜色皮膚太好看了, 感覺健康些, 也較受男孩子歡迎. Roommate指指我的手臂問: 「Is this natural?」當時我們正在討論女孩子們如果曬要黑自己, 除了曬太陽外還有更厲害的 -- 噴顏料. 我當時實在黑得厲害. 可能實在太黑, 令roommate 懷疑膚色的真確性.

我答是, roommate大呼羨慕. 到我嚇一跳. Roommate 的膚色是美麗的乳白色--看起來像凝脂, 沒有瑕疵的(nothing! no freckles no wrinkles! no flaws! NOTHING!!!!) , 好滑好滑好靚好靚--我向她講解中國人「一白遮三醜」的概念, 外加一句: 「Many Chinese girls would die for your skin...」論到Roommate嚇一跳: 「Are you kidding me?」


真無聊. 我們.
自己有的不珍惜, 卻要追求自己所沒有的.
類似故事曾在書中讀到過. 但發生在身上的時候, 又是另一回事.

為甚麼不學習如果欣賞自己呢..
為甚麼一定要白色先靚呢, 為甚麼一定要蜜色先靚呢
為甚麼不覺得自己本來就好看呢

回來後, 友人笑說我曬黑了很多. 我反擊:「我覺得很好看哦, 真心的!」

Thursday, July 29, 2010

Inception

These graphs show how people go to the deeper level of a subconscious, ie. dream of a dream

You can steal information in this subconscious or, you can implant an idea to these subconscious. This seed grows and its effect magnifies. Then your subject is changed permanently. In other words you hypnotize your subject

There are different layers of subconsciouses, the deeper you get into, the easier for you to implant that idea. Yet it also would be more vulnerable for you to get lost in the subconscious. In reality you become a veggie

I didnt draw this; got it online

Well this is what I drew

Tuesday, July 27, 2010

How the Phantom is made



From a handsome guy to a monster-like all-rounded genius

Monday, July 26, 2010

Vera Wang in London




在倫敦第一次見到一襲Vera Wang 婚紗擺在眼前. 靚到呢

Sunday, July 25, 2010

雌雄同體: Alejandro



噢這個實在太捧了. 用上男子的身驅演繹雌雄同體創意十足, 簡直是將男女平等提升到另一層次!

男裝女穿是女權提升的一個重要指標. 聖羅蘭先生 (Yves Saint Laurent/ YSL) 以男士的西服為基礎, 為女士創造出適合女士穿著的套裝--就是中環到處都是的business attire. 這創舉非同小可, 以一襲衣服同時展示女性(不輸給男性)的強悍特質, 同時保留了她們獨有的女性魅力(得宜的設計及剪裁令女士看來性感!); 從來覺得女attire像魔衣, 一套好的attire 能讓人感覺像戰士, 自信滿滿, 戰意高昂, 準備好隨時上戰場去. 「我們是女人, 但我們並不輸給男人!」

Yves Saint Laurent, 'Le Smoking' (photo taken by Helmut Newton in 1966): 就是這一套. 設計師, 攝影師, 衣服, 意念, 照片本身...全是經典.

聽起來好像膚淺: 女人的自信應是由心而發, 不是由一襲衣服來的! 可是呢...我想講的是, 這衣服能將女人強悍的一面 (or, conscious) 帶出來. 眼見自己穿著和男人相似的衣服, 讓自己產生 「自己和男人很相似」的意識, 減低女人在男性面前的自卑感. 我們在談的是女權運動剛開始抬頭, 但那種「女人能力一定不及男人, 女人應該在家中湊仔, 不應出來工作爭取什麼男女平等!」的時代哦; 女人自小被灌輸這種觀念, 扭曲的觀念已在conscious中植根, 改不了. 但外在的因素仍可以有效提升她們的自信.

只是女attire是從男attire 衍生出來的, 總覺得像附屬品, 仍然依附在男性身上, 未能達成真正的平衡. 然後Lady Gaga 出現了! 此女的性別問題已被討論過無數次, 本來就是一個雌雄同體 (I think Gaga is a SHE but who knows! Btw does HER gender really bother you?), 而在Alejandro 的music video 中她把這個概念加諸到男性身上. 讓男dancers 穿上魚網絲襪和細跟高跟鞋(極度feminine 的items) 跳舞, 和男dancers 梳一模一樣的髪型, 一個黑色一個金色-- 真的要嘩一聲! 好了現在不但有男裝女穿也有女裝男穿了--that's fair! 兩性地位均等, 誰也不依附誰, 誰也不欠誰了.

此女絕不簡單.

Thursday, July 22, 2010

青春定義: 活着VIVA





唔我真的好想知道謝霆峰會不會再開演唱會...如果開的話會不會唱活着VIVA.

活着VIVA出街的時候我才中二; 還未學會如何品嚐歌詞, 以及歌曲背後境界. 當時聽過此歌多次, 但很膚淺地, 擬於對歌者的偏見(靠父蔭/ 過份反叛/ 壞(音: kwai)仔/ 教壞細路) 一直疏於用心咀嚼. 信我, 聽歌這回事, 有用心聽和沒用心聽有幾碼子的差別. 沒用心聽, 左耳入右耳出, 再好的歌也在腦內不留痕--就連歌曲的message也接收不到--其實蠻可悲的. 我的情況還好, 只是遲了八年.

品歌如品酒. 要有心機細意品嚐, 即慢慢"dap", 而不是匆忙地一杯到肚. 要有一定歷練, 才能dap出真味. 讓一個十五歲少年聽「人來人往」(或「我的快樂時代」或「開不了心」)可能聽了就算. 讓一個三十歲的成人聽一次可能會讓他/她流下眼淚.一首歌的真味...真的非同小可.

正如我在八年後再聽活着VIVA. 當時人在柏林, 是"on the way of my grad trip". Grad trip對我而言, 是對自己(要達成的心願)的堅持, 是個人的追尋(self, direction, transformation), 也是--無悔地--追求青春. 須知道人畢業, 踏入另一個階段, 和青春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遠. 不是指外貌的改變, 而是人失去青年人大無畏的spirit, 以及青年人獨有的任性. 當你在追求青春的旅途上聽到一首關於青春無悔的活着VIVA, 你突然領悟: 「噢首歌不是對我的所作所為作出回應嗎?」然後你會心微笑, 心感相逢恨晚決定等陣要再聽多次 -- 這個畫面, 真的很有意思.

活着VIVA歌詞節錄:

年輕得踫著誰亦能像威化般乾脆
快活到 半日也像活盡一百萬歲
任何事 亦難像青春般清脆
快活到 每日大一歲

覺得激動便流淚 踫上了花蜜便陶醉
活著是為了像蝴蝶來又去
害怕孤獨便團聚 怕過於迫夾便離去
活著未為我 為誰
(作曲:謝霆鋒 | 填詞:林夕)

如果謝霆峰再開演唱會而會唱活着VIVA...我一定睇

Monday, July 19, 2010

波蘭綠隧道

卓小姐寫過一篇關於日本的綠隧道, 我也來一篇; 關於波蘭的綠隧道.

綠隧道, 指一條小路兩旁種滿了樹, 樹長得高且密, 是足以遮天蔽日的程度; 走在當中就如被一片綠色包圍, 明明是室外但感覺如在一條隧道中行走, 一如被樹木擁抱....那就是綠道了.
其實綠隧道一詞源自日本, 但沒辦法了, 走在波蘭, 第一句是爆粗: 「頂做咩甘正架?? 條綠隧道Y..」就讓我用一次吧. 只有「綠隧道」才能表達表達波蘭公園的美.

樹木高大而密, 一看便知生長超過二十年; 陽光穿過樹葉瀉地, 公園的林蔭大道極寬敞, 感覺開揚, 天朗氣清, 我遺憾沒有帶一本書







座落玫瑰園中間的, 是蕭邦紀念碑; 二戰時被納粹搶去, 後來又拿回來了, 波蘭人把蕭邦供奉在玫瑰中心; 蕭邦命苦, 二十歲離開波蘭後因國家內亂不能回國, 一生多病, 最後三十多歲死在巴黎. 波蘭人為蕭邦造像放置在玫瑰園, 也算為多情又命苦的蕭邦做點事


陽光在婆婆的白髪上形成光環

Friday, July 16, 2010

Eurostar


This is my eurostar.

終於. 46日後, 在地圖上畫上一個完整的星形. 其實不是星形啦其在「岩蠶」得很, 不如叫它歐洲八爪魚. 八爪魚呢期好紅
原意是畫一個圓形的, 後來因為種種的限制及沒有原因的堅持變了個怪圖案. 我至今仍不能解釋為何要先到Warsaw才到Krakow.

Anyway. 因為種種因素造就了這條路線, 亦因為這些限制和堅持才造就了我所遇到的人和事. Incredible people and magical things. 這是我相當感恩的.

造就我這麼不顧一切衝過來的, 是那一點點「要對得住自己」的堅持. 去年許下的願今年已達, 上天待我不薄

(also uploaded on facebook)

Tuesday, May 25, 2010

我們吃了甚麼?

你知道你吃了甚麼嗎? 這是另一個inconvenient truth...
我們身在香港, 和美國會有些不同吧? 反正香港常聽到黑心食品的消息, 對這些 "難以接受的真相" 接受程度較高.
重點是, 我們要知道我們吃了甚麼.

The Meatrix 1

The Meatrix 2.5

The Meatrix Finale: How the Meatrix should have Ended

更多硬料:
McDonald's mechanized meat factory

Food Inc. trailer

Monday, May 24, 2010

Slap me with this

*FIGHT.
*PASSION.
*EARN.

Fight with Passion.
Earn from the Fight.
Just Fight.
You can wallow and moan and feel sorry for yourself. But after that,

Get up and Fight.

*Let's do it.

Sunday, May 23, 2010

Iron Man II 鐵甲奇俠 Review

其實我不喜歡Iron Man II.

評的雖是續集, 但把Iron Man I Iron Man II 拉到一起互相比較該是避無可避的一件事情吧? 不知其他觀眾抱一個甚麼心態入場? 「續集要好睇過上集!/Keep到上集個水準就好好架喇.」可惜這續集連保持水準也不能…!

Where are you Tony? Tony Stark不見了. Iron Man IITony Stark神采消失,憂怨, 抑鬱, 而且(原來)father issues. 臨中毒死變得像扭計小孩, 不停頻廢, 並且annoyingly任性 (是的, 任性也有annoyingnot annoying之分. Not annoying任性讓人心甘命抵, annoying任性則神憎鬼厭) 上次心臟埋著炸彈碎片, 同是人質的醫生Yinsin 告訴他只餘一個星期性命, 他非常打不死地在山洞內發明電子心臟保命; 今次眼看血液毒素逐漸增加, 沒有嘗尋找解決之餘卻盡情放縱等死, 實在太過份.

唯一quite Tony 的一場, 是電影開首hearing 一場, 國會議員要他歸還Iron Man suit, 他死口不肯, 擅自upload video落法庭電腦, 臨走留下一句: "I have successfully privatized world peace." 附送勝利手勢一個. 很大美國? 很Tony Stark才是. 而且超級英雄電影本來就很大美國呀.... 而且, 明刀明槍的大美國讓人看得痛快, 沒有細眉細眼的陰濕. 而且, 今時今日, 各位應該不會受大美國主義影響吧.

Tony Stark失去神采, Pepper Potts 非常吵耳, Rhodey 無里神氣 (真的, Don Cheadle樣子真的很苦瓜乾) 只剩下Micky Rourke 和 Scarlett Johansson 較有可觀性. Micky Rourke的賽車場電鞭造型真的一絕...雖和Spider Man II 八爪博士蠻相似, 但Rourke的演繹卻為角色加了分. Scarlett Johansson依舊非常養眼, 演技上受角色所限發揮不足, 但卻是首次拍攝打戲. 一個會打的花瓶--已經不是花瓶了. 她可會成為下一個羅拉?

Iron Man I的劇本, 運用倒敍, 插敍等技巧, 角色會有轉變, 成長, 人物 (甚至電腦管家Javis, 機械人dumb hand) 各自性格鮮明, 讓觀眾看得非常痛快. 這次的劇本卻流於平舖直敍, 內容偏向保守 (上一代的恩怨情仇? 你呀爸偷我呀爸的設計? What? 上集都提及美國攻打伊拉克啦) 基本上只是不停爆爆爆, 大家一齊等完場.

雖然這續集拍得一般, 但今次的宣傳配套卻做得很出色. 電影公司特意為1974及2010年的Stark Expo做了宣傳片段及網頁, 和咱們的上海世博出奇地相似.

Thursday, May 20, 2010

Nike commercial


Everybody gets knocked down. How quick you gonna get up?
Let's do it.

The way they promote a movie

都係個句, 套戲唔得但配套好得.
如果真係有Stark Industries...

Stark Expo 1974

Stark Expo 2010

Wednesday, May 19, 2010

極級化妝術


都不知是勁定恐怖...

考試陀飛輪


this song came out after the end of my exam...shit.
very touching and hit-the-point, esp when i can see law books there

Sunday, May 16, 2010

5.16: You are the Witness

現在要先出去工作, 工作後投票

因為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回來後再談

Present and Voting.

---

(Updated at 3:33am, 17th May 2010)

票已投. 投票時間也過了.. 很想談一下關於「516事件」的種種.

我想談的, 不是投票的substantial meaning (公投? 泛民? 白姐姐? Whatever. 我不是要談這些), 而是投票本身: Voting itself.

這點要弄清楚, 不然我們沒可能談下去. 你看清楚了? 不是「公投」, 而是「投票」. 不要將你的一套放到我的觀點上... 然後一邊讀一邊罵我bullshit. 最憎人自大地睇我個blog!!

記住, voting itself.

Em, .

要寫這個題目, 絕對需要先深呼吸一下.

我懶, 以下用「V」取代 「投票 (vote).

我很有興趣知道, V在香港人眼中是什麼. 電視新聞中很多人說來投票是「履行公民責任」; 這個答案既好也不好, 頂多只能好一半. 因為這是公民的責任之餘, 也是公民權利... 責任與權利總是帶著那一點微妙的分別. 責任帶有一種迫切性, 是你"應該要做的", 不做的話總是有一種不安感覺, 儘管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不安, 總之個心唔安樂 (多得細細個小學的公民教育堂?) 權利沒有責任的那種迫切性, 感覺較懶散, "總之個權係我既我有權決定行唔行使"(這也是一些人拒絕投票的理由); 縱然懶散但當某一日別人要收回你這個權利的時候你會不安, 好像失去一道保護屏障, 然後會用一場堆理由要求have the right back...但人家是否願意還你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Don’t take your right for granted.

V定義為公民武器會否更貼切? 不是要搞革命; 而是,僅用它作為保護自己的武器. 武器, 可以用作攻擊別人, 也可以用來保護自己. 人家想打你, 見你拿著一根大木棍, 也會猶豫該不該要打你吧? 那張選票, 就是我們的武器.

每次投票, 就是我們揮動木棍的時候.

不要妄自菲薄, 覺得自己的一揮沒有多大殺傷力. 當幾十萬人一起揮動的時候那不是開玩笑的事. 我不是跟你開玩笑.

當然每個人也有權利選擇要不要行使揮動木棍的權利. (這是516事件衍生的另一個issue, 容後再談). 可是, 我希望, 你會先明白放棄V的後果再作決定. 當太多人放棄的時候, 就會有人質疑, V是否沒有存在價值了. 你有看Iron Man 2? 這續集拍得一般, 但有一句對白是我很愛的: You make the God bleed...there will be blood in the water, and the sharks will come.」只要你顯露出弱點, 人家便會攻擊你, 不留情面地. 你知道發生什麼事嗎? 香港的三權分立消失了. 立法會選舉, 行政長官走出來告訴公眾他不要投票. 高層官員忽然出trip, 走的走, 飛的飛. 剩下的公務員人心惶惶, 不敢投票. 有很多投票站轉了位置, 有選民找不到票站在哪. 你還不知驚? 你真的要收開那根木棍? 那是你唯一的木棍呀! 你肯定放手後沒事發生? 又肯定有事發生的時候你有能力保護自己? 不要不負責任地說自己大可以移民一走了之那等如弄大別人的肚要別人幫你搞掂. 你放棄投票權,令我失去我的投票權, 出事了, 你自己一走了之? 食屎啦你.

有個比喻叫「水煮青蛙」. 青蛙浸在水中, 水慢慢加熱. 青蛙覺得水暖暖的好舒服呀. 後來水太熱把青蛙燙死了. 香港人你真的不認為, 你就是那隻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