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上路比和朋友一起上路好玩, 是因為孤身的旅人可以面對的人和事實在充滿無限可能性. 要講的事也不是沒有根據哦: 我完成歐洲之旅後, 又和朋友們跑了一趟越南. 結論是: 獨自旅行, 是充滿happenings 的 (注意有S!!). Happenings, 是自家故事; 私人珍藏的回憶.
事先聲明, 獨自旅遊, 只是一種個人選擇. 純粹是一種個人選擇而已. 我喜獨自上路, 同時深愛我的朋友們 :)
和朋友旅行, 最容易墮入「只同自己班friend玩」的陷阱. 是陷阱, 也是一定要做到的人情世故. 和朋友在異地, 理應同舟共濟; 同舟共濟的其中一項, 是「給予對方足夠的attention」. 你和朋友旅遊, 卻只和hostel 的 roommate 吹水, 無論是二人遊還是一群朋友共同行動, 情況還是會讓旅伴感到尷尬的(進一步便會產生一種負面情緒). 而且, 當有一些熟悉的人在身邊 (尤其說的是同一種語言), 人便會傾向留在這個comfort zone之中, 變相就是和外界隔絕了. 出走自己的城市, 目的不是為了接觸外面的世界嗎? 為何好像帶著一個小型香港同行? 那去旅行幹嗎, 為何好像沒有離開過香港一般?
老老實實: 在歐洲, 我的確經常撩人/ 被撩吹水. 吹水友包括本地人, hostel管理員, 交通工具的乘客, 當然包括hostel各位可愛的宿友.
在倫敦Adelphi Theatre看Love Never Dies間場時和鄰座的英國女士分享糖果, 在柏林與澳洲藉宿友共飲白酒, 在Florence新加坡宿友大力推薦比利時啤酒Stella Artois; 愛上Stella Artois; 在Krakow hostel美籍宿友大力鼓勵我到荷蘭後一定一定要到coffee shop high 一下, 在回港的航班上身邊坐著一間consulting firm CEO (聽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啊), 買French Open黃牛票時喜見另一位買家是港人 ... 這是人和人之間的接觸, 是happenings, 是stories, 也是回憶.
重申: 和朋友一起創造stories 也是美麗的, 只是我選擇了另一種創造方式而已.
故事的來源是人: 每一個故事也有不同的角色, 角色們各自擁有不同的背景, 性格, 價值觀, 然後他們在某時某地相遇了, 產生了新的火花. 這些火花在角色心裡留下痕跡, 之後角色們互相告別,到另一個地方, 見到另一些人.
痕跡, 便是故事. 旅行, 真fascinating.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