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9, 2010

Inception

These graphs show how people go to the deeper level of a subconscious, ie. dream of a dream

You can steal information in this subconscious or, you can implant an idea to these subconscious. This seed grows and its effect magnifies. Then your subject is changed permanently. In other words you hypnotize your subject

There are different layers of subconsciouses, the deeper you get into, the easier for you to implant that idea. Yet it also would be more vulnerable for you to get lost in the subconscious. In reality you become a veggie

I didnt draw this; got it online

Well this is what I drew

Tuesday, July 27, 2010

How the Phantom is made



From a handsome guy to a monster-like all-rounded genius

Monday, July 26, 2010

Vera Wang in London




在倫敦第一次見到一襲Vera Wang 婚紗擺在眼前. 靚到呢

Sunday, July 25, 2010

雌雄同體: Alejandro



噢這個實在太捧了. 用上男子的身驅演繹雌雄同體創意十足, 簡直是將男女平等提升到另一層次!

男裝女穿是女權提升的一個重要指標. 聖羅蘭先生 (Yves Saint Laurent/ YSL) 以男士的西服為基礎, 為女士創造出適合女士穿著的套裝--就是中環到處都是的business attire. 這創舉非同小可, 以一襲衣服同時展示女性(不輸給男性)的強悍特質, 同時保留了她們獨有的女性魅力(得宜的設計及剪裁令女士看來性感!); 從來覺得女attire像魔衣, 一套好的attire 能讓人感覺像戰士, 自信滿滿, 戰意高昂, 準備好隨時上戰場去. 「我們是女人, 但我們並不輸給男人!」

Yves Saint Laurent, 'Le Smoking' (photo taken by Helmut Newton in 1966): 就是這一套. 設計師, 攝影師, 衣服, 意念, 照片本身...全是經典.

聽起來好像膚淺: 女人的自信應是由心而發, 不是由一襲衣服來的! 可是呢...我想講的是, 這衣服能將女人強悍的一面 (or, conscious) 帶出來. 眼見自己穿著和男人相似的衣服, 讓自己產生 「自己和男人很相似」的意識, 減低女人在男性面前的自卑感. 我們在談的是女權運動剛開始抬頭, 但那種「女人能力一定不及男人, 女人應該在家中湊仔, 不應出來工作爭取什麼男女平等!」的時代哦; 女人自小被灌輸這種觀念, 扭曲的觀念已在conscious中植根, 改不了. 但外在的因素仍可以有效提升她們的自信.

只是女attire是從男attire 衍生出來的, 總覺得像附屬品, 仍然依附在男性身上, 未能達成真正的平衡. 然後Lady Gaga 出現了! 此女的性別問題已被討論過無數次, 本來就是一個雌雄同體 (I think Gaga is a SHE but who knows! Btw does HER gender really bother you?), 而在Alejandro 的music video 中她把這個概念加諸到男性身上. 讓男dancers 穿上魚網絲襪和細跟高跟鞋(極度feminine 的items) 跳舞, 和男dancers 梳一模一樣的髪型, 一個黑色一個金色-- 真的要嘩一聲! 好了現在不但有男裝女穿也有女裝男穿了--that's fair! 兩性地位均等, 誰也不依附誰, 誰也不欠誰了.

此女絕不簡單.

Thursday, July 22, 2010

青春定義: 活着VIVA





唔我真的好想知道謝霆峰會不會再開演唱會...如果開的話會不會唱活着VIVA.

活着VIVA出街的時候我才中二; 還未學會如何品嚐歌詞, 以及歌曲背後境界. 當時聽過此歌多次, 但很膚淺地, 擬於對歌者的偏見(靠父蔭/ 過份反叛/ 壞(音: kwai)仔/ 教壞細路) 一直疏於用心咀嚼. 信我, 聽歌這回事, 有用心聽和沒用心聽有幾碼子的差別. 沒用心聽, 左耳入右耳出, 再好的歌也在腦內不留痕--就連歌曲的message也接收不到--其實蠻可悲的. 我的情況還好, 只是遲了八年.

品歌如品酒. 要有心機細意品嚐, 即慢慢"dap", 而不是匆忙地一杯到肚. 要有一定歷練, 才能dap出真味. 讓一個十五歲少年聽「人來人往」(或「我的快樂時代」或「開不了心」)可能聽了就算. 讓一個三十歲的成人聽一次可能會讓他/她流下眼淚.一首歌的真味...真的非同小可.

正如我在八年後再聽活着VIVA. 當時人在柏林, 是"on the way of my grad trip". Grad trip對我而言, 是對自己(要達成的心願)的堅持, 是個人的追尋(self, direction, transformation), 也是--無悔地--追求青春. 須知道人畢業, 踏入另一個階段, 和青春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遠. 不是指外貌的改變, 而是人失去青年人大無畏的spirit, 以及青年人獨有的任性. 當你在追求青春的旅途上聽到一首關於青春無悔的活着VIVA, 你突然領悟: 「噢首歌不是對我的所作所為作出回應嗎?」然後你會心微笑, 心感相逢恨晚決定等陣要再聽多次 -- 這個畫面, 真的很有意思.

活着VIVA歌詞節錄:

年輕得踫著誰亦能像威化般乾脆
快活到 半日也像活盡一百萬歲
任何事 亦難像青春般清脆
快活到 每日大一歲

覺得激動便流淚 踫上了花蜜便陶醉
活著是為了像蝴蝶來又去
害怕孤獨便團聚 怕過於迫夾便離去
活著未為我 為誰
(作曲:謝霆鋒 | 填詞:林夕)

如果謝霆峰再開演唱會而會唱活着VIVA...我一定睇

Monday, July 19, 2010

波蘭綠隧道

卓小姐寫過一篇關於日本的綠隧道, 我也來一篇; 關於波蘭的綠隧道.

綠隧道, 指一條小路兩旁種滿了樹, 樹長得高且密, 是足以遮天蔽日的程度; 走在當中就如被一片綠色包圍, 明明是室外但感覺如在一條隧道中行走, 一如被樹木擁抱....那就是綠道了.
其實綠隧道一詞源自日本, 但沒辦法了, 走在波蘭, 第一句是爆粗: 「頂做咩甘正架?? 條綠隧道Y..」就讓我用一次吧. 只有「綠隧道」才能表達表達波蘭公園的美.

樹木高大而密, 一看便知生長超過二十年; 陽光穿過樹葉瀉地, 公園的林蔭大道極寬敞, 感覺開揚, 天朗氣清, 我遺憾沒有帶一本書







座落玫瑰園中間的, 是蕭邦紀念碑; 二戰時被納粹搶去, 後來又拿回來了, 波蘭人把蕭邦供奉在玫瑰中心; 蕭邦命苦, 二十歲離開波蘭後因國家內亂不能回國, 一生多病, 最後三十多歲死在巴黎. 波蘭人為蕭邦造像放置在玫瑰園, 也算為多情又命苦的蕭邦做點事


陽光在婆婆的白髪上形成光環

Friday, July 16, 2010

Eurostar


This is my eurostar.

終於. 46日後, 在地圖上畫上一個完整的星形. 其實不是星形啦其在「岩蠶」得很, 不如叫它歐洲八爪魚. 八爪魚呢期好紅
原意是畫一個圓形的, 後來因為種種的限制及沒有原因的堅持變了個怪圖案. 我至今仍不能解釋為何要先到Warsaw才到Krakow.

Anyway. 因為種種因素造就了這條路線, 亦因為這些限制和堅持才造就了我所遇到的人和事. Incredible people and magical things. 這是我相當感恩的.

造就我這麼不顧一切衝過來的, 是那一點點「要對得住自己」的堅持. 去年許下的願今年已達, 上天待我不薄

(also uploaded 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