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4, 2012

What do you want?

9月中六合彩派彩一億, 每個人都很很很瘋狂癲鬼晒. 臨下注前我向上帝許下7個願望, 放在facebook上:

「假如我中了一億:其實不是一億,只是二千五百萬,因為我係同人夾份買彩票的:

1. 捐一千萬給學民思潮 (as promised to god) 
2. 買一個第一城細單位,一次過找數,立即放租 
3. 分錢給爸媽妹 
4. 買穩健型股票,長揸 
5. 去尼泊爾做義工教英文玩 parahawking 
6. 去完尼泊爾去讀書,humanities / business / psychology / journalism / int'l politics 
7. 繼續打工搵錢。

執行1-7 時我會維持現時生活水準,應該會有錢剩儲到錢的!金錢有限,安全感無價 :)」

END OF STORY是: 上帝沒有站在我那一邊, 2500萬沒了, 然後我再檢查我的checklist; 如果真有世界末日的話, 這些應該是我我末日前想做的事吧:

1. 真的很想盡我所能的支持這群少年. 他們的義無反顧挑起了我那條名為「青春」的青筋
2. 由佢啦. 這願望只不過是為了保本
3. 家人嘛. 應該的
4. Same as 2. 由佢啦.
5. To make my life more diversified & interesting & enjoy more special moments. BTW, my friend recommended me going to the 'holy city' built by Dalai Lama in north India. Woo-Hoo!
6. To make my 'database' upgraded with brand new high-end knowledge 及讓我拓展事業機會
7. 先有6, 後有7

我真的不想再做legal了! 未致討厭, 但我渴望改變!!

1, 5, 6, 7 是我真正想做而不需要2500萬就能做到的. 但我現在暫時做不到是因為我剛剛開始新的工作實在不能/應就這樣走開. 就算要走去旅遊也不好意思請多於7日的假. 都說工作令人沉悶! 吼!! 試想像: 尼泊爾parahawk, 靈修和瑜咖, 再到holy city義工, 再到英國讀master! So why am I stuck in Hong Kong?



Boredom Theory#1 - 上班以後, 每個人的生活都變得很沉悶

*工作 - 一啲你為了生存而要做的野

這是我的親身感受.


「Boring」- 沉悶, 是因為突然之間, 整個人活下去的理由都是為了工作 (而工作是了為了糊口). 每天上班的大部分時間貢獻給工作, 朋友間見面的話題是工作, 下班後從事的活動也和工作有關: 做野辛苦, 所以要買野, 所以要食餐好, 所以要玩 - 然後, 為了維持這種生活質素 (或是償還這種生活帶來的卡數), 大家要繼續工作.


還是學生時, 我已視學習為一份工. 父親為屋企打工, 母親為屋企做家務, 我自然為屋企讀好書. 一買, 一賣, 很公平. Give and take - 這是我對工作的基本概念. 當我還在打讀書「呢份工」時, 我對這份工作是非常滿意的. 返工(上學補助溫習做功課) 有時, 放工(課外活動, 睇電視, 去玩) 有時. 返工辛苦, 但總有方法將兩種生活分開, 不會一心二用. 但當我「轉工」後, 「返工」已不是那回事. 工作的時候在工作, 收工後仍在來想工作. 只是, 它用另一副面貌入侵我的腦袋/生活. 


例如, 左計右計下, 終於選定日子出國喘口氣, 但電話辰還是要長開 - 是因為要確保辦公室能找到你. 現代社會稱之為責任感 - 好呀, 但請不要濫用這個詞 - 我親眼見過老闆夜晚11點發短訊給員工, 不 「in time」回覆的話會被指為不專業. 


工作幾乎主宰了整個人生. 當你的每口呼吸也是為了工作的話, 實在不能稱這種人生為有趣.

Sunday, August 19, 2012

olympics babies [heart]

今屆奧運非常好看, 在某些被傳統大國壟斷的項目有新國家出現打破壟斷現象, 美國的黑人女體操選手Gabrielle "Gabby" Douglas 獲得了女子個人全能金牌, Andy Murray 擊敗 Roger Federer 得到金牌 (是他第一次在大型賽事獲得冠軍), 然後劉翔再一次在因傷缺席比賽 (其「單腳跳足110米再親吻欄杆」充滿表演成份) , 富英式幽默的開 / 閉幕禮, 備受爭議的評分制度, 當然......有平地一聲雷冒起, 各國的俊男美女運動員們!

(運動員真的很好看, 因為他們為比賽討出不能為常人道的努力. 而專注 (比賽) 的人總是性感到不能)

Marcel Nguyen - 德越混血, 真的非常非常英俊. 好笑的是在賽事期間他的姐姐為他開了微博 (一定是因為亞洲區粉絲急增的關係), 而他的姐姐的中文好得叫人吃驚. 胸口紋有「Pain is Temporary, Pride is Forever」字樣. 我覺得cliche左啲. 最好的運動員紋身, 一定是碧咸的「生死有命, 富貴由天

 David Belvayskiy - 沒有獎牌, 技術不錯, 看來今年出賽為取經驗多於為獎項. 年紀仲細, 到下屆Rio奧運應該能成大器

Daniel Leyva - 技術還可以. 原籍古巴, 20年前父母以難民身份到美國生活. 又一個American dream故事. 我搜尋他的照片時發現 --- 這個人喜很歡拍裸照...

Daria Dmitrieva - 她的絲帶舞得出神入化, 但只得到一面個人全能銀牌. 因為有人比她更好 -- 同隊的Evgenia Kanaeva; Daria 充其量是公主, 而Evgenia 則是女王. 但她只有19歲...只要捱到Evgenia 退役, 她立刻可以登基.

Evgenia Kanaeva - 藝術體操女王. 倫敦奧運前的世界錦標賽, 她一人獨得了所有 -- 是「所有」-- 項目的第一名. 她的藝術體操是真正的藝術, 將4種器械控制得如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Evgenia長得非常漂亮 (是比一般俄國美女更漂亮). 比賽時的濃妝的她有點嚇人. 但淡妝的她是非常漂亮可人的.

Hamilton Sabot - 英俊的法國仔. 美色也許不夠Marcel好看, 但的我更喜歡他. 笑容比Marcel陽光太多.

Andy Murray -  永遠的梗頸四. 永遠得不到想要的. 不是技術不夠, 而是永遠有人比他更好技術/更好運; 決賽戰的兩位選手都擁有「該嬴」的理由: Murray 從來沒有嬴過一項大賽; Federer the come-back hero 只欠一面奧運金牌便儲到golden slam. 我的同情分給了Murray. 而且他的那一場, 在密集賽事的疲勞轟炸下仍發揮超水準, 表現實在出色.

董棟 - 第一次睇跳彈床, 彈彈彈彈彈...

Epke Zonderland - 小時候看過一套卡通叫「體操小子」, 裡面的男主角玩單槓玩得很厲害, 卡通的形容是「他能飛」; 見到Epke 在單槓一開始連做3次空翻, 我的說法也是:  「他能飛!」看了幾日的體操比賽, 從未見過有人像他那樣玩單槓. 他在單項比賽中打敗我的「細佬」取得冠軍. 我完全認同那是他應得的. 這人也有拍裸照的喜好 -- 有人形容他像一尊大衛像.

Steven Lewis - 靚仔囉.

Thomas Daley - 有人形容他是英國跳水隊的奪金希望 - 這我同意, 因為他所跳的水的quality和中國跳水隊的quality非常近榜; 英國只有一個Daley發揮到那樣的質素, 和墨西哥隊相比英國隊還是差得遠了.  英國人對Daley實在太偏心, 一個小小的投訴便讓他在個人賽多跳一次, that's unfair! 最後Daley 得到一面銅牌. 第四名的選手輸得唔抵. (Daley, the genius who is good at getting an extra jump)

Usain Bolt (and the Jamaican team) - 這人太串, 跑步比賽時故意不壓線也能輕輕鬆鬆得第一. 牙買加隊跑4 X 100M 接力決賽佢終於壓線, 打破世界紀錄. 人類的新極限, 36.84跑完400米!

 Catalina Ponor - 羅馬尼亞隊老將, 爆發力, 體力驚人, 技術也好. 看她比賽, 真不覺她之前停止練習2年...因為傷患而被迫退役的她, 因為人才不夠而重新被召入伍. 又一個come-back heroine. 個個睇到嘩嘩聲.


深得我心#2: Baby Song


試想像有人對你唱這首歌, 然後告訴你無論發生甚麼事也不緊要, 你便會和我一樣的哭了

深得我心#1: Go with the flow



單憑這一段, 已經深得我心 ---

不想再去等 等拯救發生 生於這煉獄要勇敢
榮耀也好 頹敗也好 前路要一一親身去探討
結果將會 美麗或者懊惱
臨在這地這刻 沿路細賞身邊的美好

Monday, July 23, 2012

For men/women/both/either one/neither of them?

早前放了一張汽車的照片上社交網站, 題目為「I want a car like this when I reach 30 years old.」,頗有迴響. 其中一個留言是: 「Why do you want a car like this? This is a men's car!」

那是一台Range Rover.



我看不到men's car. 我看到的, 是一台黑色的車. 黑色車身, 高大的車型, 四個比一般房車大得多的輪子, 很巨型的車頭大燈. 很可靠的樣子. 為何這是一台men's car而不是 ladies car? 以 reliability而言, 女士絕對比男士更需要一台可靠的車子. 試想一下黑色暴雨警告下車子在公路上拋錨會是何等痛苦! 香港人喜習慣為物件 (連帶人的選擇) 都要以性別歸類: 女孩子要穿裙子和高跟鞋, 男孩子不可以玩洋娃娃, 男人做瑜伽一定是gay 佬, 女孩子買車的買車的話一定是mini cooper.  Pink for girls, blue for boys.


世界以性別將人歸類, 幫我們做決定, 只有他和她. 間接令世界變得太沉悶, 直接局限人類的選擇和迫使男人/女人做不適合/不想做的事情. 當我以為「女孩子應該要玩洋娃娃」這種性別迷思應該隨人長大心智發展成熟而消失的時候, 它原來仍然死唔斷氣. 21歲的我聽到同年朋友以命令式語氣對我說:「Hermen 你應該著多啲裙似返個女仔」, 24歲的我聽到比我年長的朋友對我說: 「你係女仔, 唔應該要Range Rover」.天! 是我天真, 自己跳出性別框框了, 以為其他人也跳了出去, 其實不然!

不只是「女孩子一定要穿裙子」, 而是「女孩子一定要這樣這樣」、「男孩子一定要那樣那樣」....沒完沒了.

不是反對「女孩子不可以穿裙子」/ 「因為男孩子要求女孩子穿裙子女孩子便不能穿裙子」. 穿裙子, 是因為「我想穿裙子」*:-

- 我覺得這裙子好看, 我想穿;
- 我覺得這裙子穿上後會顯得我窈窕, 我想穿;
- 現在流行這種裙子, 我想穿...etc.

我想要Range Rover, 是因為我喜歡一而穩當的車, 並不是因為它曷一台men's/women's car. 每個人做任何選擇前, 大前題是「我想」, 「我希望」, 「我覺得」,而不是「我應該」(在責任的題目下另計). 將所有人/事歸類 (stereotype), 然後一竹篙打一船人, 是很要不得的行為.  基本上, 生命中很多不快樂, 社會充滿分化和不公平, 都是由此而起.

*「女孩子應該穿裙子」只是一個例子. 以此為例, 除了因為這問題和我有切身的沖突外, 也因為這是典型性別迷思事例. 要寫下去的話, 拍拖結婚生仔易服變性都可以是題材. 要說下去, 一定沒完沒了.

Wednesday, July 18, 2012

Hello you! (重開)

Dear bloggie:

一年沒見, 念甚. 這些日子以來我忙著生存 (不是生活), 於是少了見面. 但這不代表我忘了你; 事實是, 我常常想起你, 有好多話想對你講, 連講/手稿都寫了, 但就是沒找你.

還好你對我不離不棄. 最起碼當我type in username 和 password 的時候, 你還是健在的. 之前對你說的話還在. 幸運地在我離開的這一年我並沒有退步, 在個人的修行上, 還有進一步提升.

我愛上運動了, 做瑜伽一身大汗好快樂;
我去了一直想去的地方了, 站在美麗的大自然景致前, 我感到非常快樂;
我想通了一些事情, 放下一些事情;
我原意幫人, 最後幫了自己.

I am still quite (but not that) damaged. But I am mentally and spiritually prepared to move on, and on, and on. Hoping to be a better person and live every second in my life.

Let's start the new chapter! In fact, any moment can be the new chapter as long as I/you wish to!

XXXXXX,
Me.